日本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對二戰後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成為後來居上的經濟巨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企業經營中,忠誠精神、集體主義、“和”文化構成了日本企業文化的基礎,由此而形成其獨有的特點。
一、崇高目標,鼓勵人心。
企業精神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鳴的內心態度和思想境界。它作為企業內部員工群體心理定勢的主導意識,是企業經營宗旨、價值準則、管理信條的集中體現,它構成企業文化的基石。日本的企業大多有“社訓”或“社是”。是我們通常所講的企業的總綱領或總方針,是企業成員所共同遵守的經營宗旨。本田技研工業公司提倡“三滿意”為“社訓”,即對自己生產的產品滿意,經銷商對經銷的本田商品滿意,讓顧客對買到的本田商品滿意。企業上下為了達到“三滿意”形成了銳意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努力提高產品的品質和性能,為生產出世界一流的產品而奮鬥不息的風氣。在日本企業精神的塑造中,十分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注重用崇高的目標鼓舞人心。日本公司往往有追求經濟效益和報效國家的雙重目標。當企業利益與民族利益發展衝突時,注重選擇後者而不是前者。群體價值觀念鮮明,這在公司的發展遠景和經營理念中都有所體現。松下公司是全球性電子廠商。其核心價值觀中有一條是:工業報國精神。其經營理念強調“貫徹產業人的本分,謀求社會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以期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貢獻。”松下將其歷史使命定位為通過事業活動提高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準,促進社會發展。認為企業是社會的公器。松下電器作為從社會調用人才、物品、金錢來經營事業的企業,通過其活動為社會做出貢獻就是它的使命。由此可見,日本企業文化中強調經濟利益和報效祖國、社會責任相結合,將個人的使命和企業的使命定位在一個高水準上,最大限度發揮個人的潛能。日本企業通過按“社訓”或“社是”所規定的內容對職工進行思想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培養,使其逐漸成為全體成員共同的價值體系,由此而形成良好的組織風氣,使企業的整體精神、成員的集體主義意識和熱愛企業的思想不斷增強,使企業成員不斷再生出各種有利於企業和社會發展的合理行為來。如積極提合理化建議,為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主動組織或參加各種形式的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小組,比如自主管理小組、價值工程小組、無缺點活動小組等。在工作中互相幫助,出現糾紛時互諒互讓,保持組織內部的和諧禮貌待人,搞好現場清潔衛生。對顧客服務熱情,誠心誠意。幹部以身作則,早上班或晚下班,為下屬做好工作前的準備工作或處理好善後事項。
二、敬天愛人,人興企盛。
企業的發展在於技術和產品的不斷創新,品質的不斷提高,經營管理的不斷改進、不斷完善。而技術又是由人掌握的,產品的品質是人使用勞動手段作用於勞動對象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經營管理的實施主體也是人,因此,無論是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開發,還是產品品質的提高和經營管理的改善,都離不開人,都取決於人的品質。日本企業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對人的重視,強調培養人才、重用人才、以人為本。松下幸之助將“集中智慧的全員經營”作為公司的經營方針。所以,他注重培養人才、集思廣益。按照松下的哲學,企業經營問題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人如同寶石的原礦石一樣,經過磨制,一定會成為發光的寶石,要從平凡人身上發覺不平凡的品質。松下幸之助常說:“領導者應當給自己的部下以指導和教誨,這是每個領導不可推卸的職責和義務,也是在培養人才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松下不僅是“製造電器用品”的公司,又是“造就人才的公司”。公司內部有完善的培訓機制。公司關注員工個人利益,滿足員工要求,推行彈性工作制,舉行公司聚會等。在這一理念下,無論是終身雇傭制還是年功序列工資制或企業工會,都緊緊圍繞著“人”這個中心,三者相互聯繫,密切配合,從三個不同的方面來調整日本企業的生產關係,緩和勞資之間的矛盾,形成了命運共同體的經營格局,實現了勞資的共同經營,推動著企業經營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三、文化灌輸,增強認同。
對企業員工,日本不但注重技術的培訓,而且注重企業文化的培訓。在形式上,注意改變生搬硬套的培訓模式,採取一些較靈活的方式,如非正式活動、非正式團體管理遊戲、管理競賽等方式,將企業價值觀念在這些活動中不經意間傳達給員工,並潛移默化地影響員工的行為。松下有一個全球有名的“入社”教育。進入松下公司的人都要經過嚴格的篩選,然後由人事部門掌握開始進行公司的“入社”教育,首先要鄭重其事地誦讀、背誦松下宗旨、松下精神,學習公司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語錄”,學唱松下公司之歌,參加公司創業史“展覽”。這樣強調企業文化在於讓全體職工時刻牢記公司的目標和使命,時時鞭策自己,從而使松下精神持久地發揚下去。在企業文化的培訓方式上也各有千秋。佐川集團社內刊物《腳夫》是繁榮企業文化的土壤,既登載員工工作經驗和教訓,又宣傳佐川人的腳夫精神,明示佐川必須遵守的守則。京瓷公司在公司內,定期發行一本叫做《京瓷哲學》的小冊子,每次都登載有關稻盛和夫的講話、談話的內容,然後發給每一個職工,以小組為單位,大家一起閱讀、學習。《京瓷哲學》分為“經營之心”、“如何送走精彩人生”、“京瓷的每個人都是經營者”、“如何推進每天的工作”等四個部分。這裏面涉及到了人生,也觸及到了生產與經營。但無論哪個篇幅中都透露出作為人所應有的正確行為。
四、以和為貴,培養團隊。
“和”的觀念,淵源於中國儒家倫理,其內涵是指愛人、仁慈、和諧、互助、團結、合作、忍讓,它是日本企業成為高效能團隊的精神主導和聯繫紐帶。日本文化不僅吸收了儒學“人和”思想,還把它引入到企業文化中來,並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進而昇華為人本主義。日本企業管理者認為,“人和”不僅是人生哲學和倫理觀念,也是企業的管理哲學。企業不僅是一個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體,而且應當成為滿足企業全體成員人文需求的精神家園。在企業管理者、所有者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除了在本職工作上的通力配合外,還需要不斷增加相互之間的親密感與信任感,努力創造一個友善、愉快、和諧的氛圍,使員工擁有極大的滿足感、歸屬感,能在工作中體味出工作樂趣。企業不僅要為員工創造舒適的工作環境,為員工及其家庭提供物質生活保障,還要尊重員工的精神需求,特別是為員工設計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人生路徑,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員工與企業成為一個集物質利益與精神需求合二為一的命運共同體。在“和”的基礎上推崇團體智慧,發揮整體優勢,講究和諧統一,培育共存共榮的團體意識。個體被融合在團體中,團體意識被強化,個體要想在企業中獲得成功,就必須與周圍環境同化。求同的企業文化客觀上有利於員工的責任感、事業心和團隊精神的發揮。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日本企業的決策方式是一種自上而平和,自下而互相結合的集體決策形式,既能群策群力,集思廣益,保證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又能調動員工的參與意識,使計畫得到順利落實。
五、軟性約束,硬性制度。
企業制度文化是人與物、人與企業運營制度的結合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識與觀念形態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構成。企業制度文化的規範性是一種來自員工自身以外的,帶有強制性的約束,它規範著企業的每一個人,企業工藝操作規程、廠規廠紀、經濟責任制、考核獎懲制度都是企業制度文化的內容。日本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把制度文化作為企業文化中人與物、人與企業運營制度的仲介和結合,使其成為一種約束企業和員工行為的規範性文化,從而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佐川捷運的社旨:顧客第一,奉獻社會,負責誠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佐川捷運服務的五徹底原則:徹底做到寒暄、拜訪、致敬等禮貌工作;徹底做到措詞上合禮儀;徹底做到跑腿迅速;徹底做到商品的管理;徹底做到服裝、儀容的端整。鑒於運輸企業的特殊性,佐川捷運細化出了安全三原則:不違反交通規則;不過於自信;不疏忽大意。豐田的基本理念是:“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在運營制度上,創造了豐田生產方式,通過持續改善,杜絕一切浪費,最終以“滿意的價格”為客戶提供產品。京瓷公司提倡“敬天愛人”的企業哲學,在制度上則用“變形蟲管理”的方式把企業哲學具體化。這些做法都從制度層面突出了文化的功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