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SEM)? 許多人常被網路上一堆名詞搞得很混亂, 有人說SEM就是包括SEO與PPC, 有人說關鍵字廣告就是PPC...許多觀念就在沒有進一步解釋下人云亦云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SEM)指的是與搜尋引擎相關的行銷行為, 凡是使用者利用搜尋會出現在使用者面前的都是『搜尋引擎行銷』的戰場, 甚至於使用者『沒有搜尋行為』, 但顯示內容的技術與搜尋引擎有密切相關的, 也算是『搜尋引擎行銷』的戰場。
使用者利用搜尋會出現在使用者面前的都是『搜尋引擎行銷』的戰場, 很清楚就是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與關鍵字廣告(如Google 搜尋聯播網)
顯示內容的技術與搜尋引擎有密切相關的, 也算是『搜尋引擎行銷』的戰場, 指的就是如Google 內容聯播網(Google的AdSense)
Google的關鍵字廣告AdWords就包括了『Google 搜尋聯播網』與『Google 內容聯播網』
所以如果廣告主買了Google的關鍵字廣告, 他的廣告就可以出現在這兩種聯播網裡面
Google 搜尋聯播網不是只有出現在Google Search (http://www.google.com), 許多透過Google的搜尋技術的Google旗下公司(Youtube等)或與Google合作的廠商(Pchome、Hinet等), 當搜尋動作產生時, 都會出現Google 搜尋聯播網的廣告
而Google 內容聯播網就沒有實際『搜尋』動作, 例如你去看一些部落格, 頁面會出現與網頁內文有關的Google內容聯播網廣告(也就是Google Adsense), 這類廣告可稱為"contextual advertising", 與內文相關的廣告
所以Search Engine Marketing (SEM)是不是一定與使用者搜尋動作有關? 非也!
所以Search Engine Marketing (SEM)應該定義為:
搜尋引擎行銷Search Engine Marketing (SEM)是指直接或間接利用搜尋引擎技術來進行的行銷稱為搜尋引擎行銷
直接指的就是使用者有搜尋行為, 間接指的就是搜尋引擎利用抓取的網頁內文來比對廣告內容
那麼啥是PPC (Pay-Per-Click)? 指的是以使用者點選廣告次數為依據來收費的廣告機制
哪些廣告以PPC方式來計費? 可能是關鍵字廣告、可能是內容網站廣告、也可能是其他的類型廣告...
所以"SEM就是包括SEO與PPC"??? 當然不是啦, 只是關鍵字廣告都以競標費率的PPC為之, 所以許多人乾脆把關鍵字廣告與PPC劃上等號, 其實不是很好, 關鍵字廣告當然不等於PPC
因此如果搞SEM的業者, 這些都還說不清楚, 是會誤導許多人的 ...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雙模iphone5即將上市,排隊搶購、高價預定成為眾多果粉的當務之急,蘋果股價逆市大漲,超越美孚石油問鼎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據市場調研公司FaceFes資料顯示,Google憑藉Android免費BUS集結了三星、摩托羅拉、HTC、LG、索愛、中興、華為、酷派等中外手機廠商,今年第二季度,Android陣營出貨5,159萬部手機,同比增長379%,佔據了智慧手機市場48%的市場份額。Google突然收購手機鼻祖摩托羅拉,改寫了全球IT行業的市場格局,形成了與微軟+諾基亞、蘋果三國爭霸的亂世。Google憑藉“機器人”駕駛的免費BUS拉上的三星、HTC、索愛、LG等巨頭迷失了方向,計畫集體出逃。暴露了Google學習蘋果“軟硬合體”獨霸市場的野心,從攜手HTC推出G1手機,到收購摩托羅拉,iphone的全球熱銷,Google忍無可忍,開始涉足手機製造,Android免費BUS即將到達終點。
作業系統風雲再起
Facebook的飛速崛起,移動互聯網朝著個人社區化快步前行,社交網路需要即時的資訊、圖文、視頻分享和交流,人手一部的智慧手機是任何一種終端設備都無法替代的工具,就像人體器官一樣無法或缺。iphone4和ipad2的全球熱賣,蘋果通過iCloud構築了一個讓用戶可以自由自在暢遊移動互聯網的數碼生活中心,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在這個蘋果樂園裡不需要通過Google及其他公司的應用軟體就可以在社交網路裡,隨時隨地分享資訊、圖片、視頻等。
Twitter的全球蔓延,移動互聯網的個人社交化趨勢已成主流,智慧手機隨時隨地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特性,成為主宰個人移動互聯網的唯一終端。沒有人會想到iphone會有如此大的魔力,迅速集結了2億多用戶,Google不願意被Facebook、Twitter、蘋果邊緣化。當初 將Android開源通過免費的方式誘惑三星、摩托羅拉、HTC等巨頭從諾基亞的Symbian和微軟陣營中叛逃出來,將Android打造成了路人皆知的作業系統,這招諸葛亮的“草船借箭”使得滴水不漏,無中生有將默默無名的“機器人”打造成了多國部隊的專用平臺,彰顯Google的高明。
Google看到iphone憑藉搭載的App Store大獲成功,攜手HTC推出了自由品牌的手機G1,再次套用免費的誘惑,致使全球IT巨擘跨界搶食,紛紛涉足手機智造,惠普收購了Plam,聯想回購了自己的手機品牌,戴爾也開始推出了自己的手機,全球行業巨擘無一例外的開始涉足手機智造和圈地開店,圖謀移動互聯網戰略佈局。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運營商也以Android為平臺打造各自的作業系統和應用商店,跟著Google採用免費的模式,至今仍是門可羅雀,開發者無利可圖誰會為你服務,免費午餐不是什麼時候都管用,讓蘋果越走越遠,App Store應用已經近50萬種,下載超過130億次。
Google免費午餐成為蘋果崛起的補藥,這是Google沒有想到的,雖然Android取得舉世認可,但獲利無幾,面對Facebook、Twitter、微軟、蘋果的步步緊逼,不得不出手將摩托羅拉收入囊中,畢竟企業的終極目標是利潤導向。Google不得不與三星、索愛、LG、中興等中外盟友決裂,完成“軟硬合體”應對蘋果的侵略。Google的手機製造戰略不得不說是棋高一著,借著眾人之手將Android推向全球,這對於沒有自主研發實力的中國手機製造商而言依然要依附於Google的免費BUS上,吃些殘羹剩菜。但對於三星、HTC等具備自主研發實力的企業則可以選擇其他平臺或自主平臺,手機作業系統之戰將不可避免。
Google在收購摩托羅拉之後,將給予摩托羅拉最新的Android版本,Google董事長發表聲明,收購摩托羅拉不僅是為了專利,還看中其硬體,Google開始“軟硬合體”對抗蘋果的野心暴露無疑。這將與三星、HTC等巨頭直接肉搏,手機作業系統版本採用的滯後,產品在市場上就是死路一條。Google此舉,免費開源的承諾誰敢相信?當所有廠家都離不開Android之際,Google突然學習蘋果將自己封閉起來,開始收費合作夥伴退路全無。
機器人“肢解”
HTC的Android手機出貨占了總數的14%,Google短期內不會撕破臉面,但近期,HTC緊鑼密鼓地推出兩款WP7產品後,還表示將會繼續加大力度支援WP7平臺。不僅如此,據境外媒體報導,HTC董事長王雪紅近日表示,該公司目前正在衡量收購惠普WebOS系統,或者併購其它移動作業系統。同時,三星方面也有消息傳出,三星也在不斷加強對其自主作業系統Bada的投入力度,並將于明年將Bada開源。
微軟和諾基亞正在大力推廣WP7,蘋果憑藉iphone5將會擴大市場份額、HTC收購惠普WebOS、三星將Bada開源、黑莓依然是閉關鎖國。Google表示將不會發佈Android3.0的原始程式碼,Android3.1的原始程式碼也暫停公開。三星如果及早公開Bada的原始程式碼,就可避免諾基亞2008年宣佈Symbain開源卻虛情假意遲遲沒有開源,致使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Bada是個新的系統,三星如言行一致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手機作業系統決定了未來在個人移動互聯網用戶資源的多少,蘋果、微軟+諾基亞、Google+摩托羅拉、三星、HTC、黑莓、中興等中外巨頭將全力搏殺,蘋果領跑、三星緊跟、諾基亞慢跑、Google緊追、微軟助陣、HTC、黑莓、中興全力衝刺。Google的“機器人”將被肢解,駕駛的免費BUS也完成了歷史使命到達終點,但這場個人移動互聯網用戶的爭奪戰才剛剛開始,Facebook隨時會介入,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阿裡巴巴、騰訊已經通過作業系統攜手硬體廠商殺入,但蘋果、微軟+諾基亞、Google+摩托羅拉三座大山當道,中國品牌需要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才有機會。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iPad 確實取代了小筆電: iPad 隨身行動筆記 App 應用心得
iPad能夠當做第二台隨身電腦使用嗎?以我個人經驗與需求出發,iPad(或者說我用的iPad 2)確實可以取代小筆電,之前小筆電主要用來在外出行動時也能進行筆記文書類處理,而現在這樣的用途已經足以被iPad滿足。
我的意思是例如我能一手撐著直立的iPad,然後另一隻手速寫筆記,就算站著也能進行簡單圖文記錄。而且iPad 2輕便不少,隨身攜帶不會太累,拿出來使用也不佔空間。
另外iPad的「螢幕自動亮度調整」反應靈敏精確,這雖然只是個小小功能,但當我不管在公車上、咖啡館、演講會議廳裡拿出iPad時,它都能顯示出最佳螢幕畫面表現。
當然,如果要把iPad真的當做外出行動時的筆記工具,那麼也需要了解一些限制,並且要懂得善用App,下面這篇文章就是要分享我自己的相關心得。
- 如果把iPad當做隨身筆記,會有哪些可能限制?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用戶要了解自己的需求,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裝置,並且懂得適度的變通。
例如若是你要質疑iPad為什麼不能處理複雜3D圖形?為什麼不能和Office百分之百相容?為什麼螢幕太小?為什麼虛擬鍵盤不好按?這樣的質疑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個裝置就是不能這樣,如果你真的是要進行複雜的工作,那麼又幹嘛使用iPad?
以我來說,我一開始就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是「內容記錄」,然後我知道iPad可以帶來「輕便易用」的優點,而我喜歡這個優點,所以我要思考的就是,怎麼微調自己的作法去適應裝置的限制,並且讓裝置有辦法滿足我的需求。
從我使用iPad的經驗來看,要當做筆記記錄裝置前需克服三個限制:
- 1.需要一個好的打字支架:
iPad直接擺在桌上是一定不好打字的,所以需要一個傾斜一點的支架來讓虛擬鍵盤的輸入有個適當的角度,現在大多iPad保護套都有支架功能。
- 2.是否能接受虛擬鍵盤:
當然,你也可以買個外接實體鍵盤,但我自己目前還是用虛擬鍵盤打字,稍微花一點時間習慣後,虛擬鍵盤的打字也不會太慢,或許無法追上桌機、筆電的打字速度,但關鍵在於你需要打字那麼快嗎?
我又不是要謄稿,也不是在比賽打字速度,只是用iPad記錄靈感、開會重點,偶爾寫寫草稿,老實說不需要一分鐘60個字的速度,一分種能夠打到20~30個字就足夠滿足我的需求了。
- 3.Office文件相容問題:
即使買了軟體來編輯Office文件,也無法真正百分之百和Office文件相容。
所以我的作法很簡單,就是盡量不在iPad上處理Office文件,用其他筆記App來處理所有內容即可。其實我在桌機上也都習慣先把內容記在Evernote、Google Docs中,只有最後真正需要傳文件給客戶時才到Office文件裡編輯。
當然,如果想要在iPad上編輯已有Office文件,那麼就需要買相應的編輯App,這時候還是可以處理基本內容的。但若是你的需求是無時無刻要編輯Office文件,並且對於複雜格式相容非常要求,那麼目前來說iPad可能不適合你。
講了一堆克服iPad某些使用障礙的心得後,我已經明確的知道iPad可以滿足我的兩個需求:
- 1.隨時記錄內容。
- 2.輕便易於使用。
下面就來分享自己搭配哪些Apps,來讓iPad成為我目前的隨身筆記本。
- 記錄所有想法、要事、草稿的雲端筆記資料庫:
- Evernote:http://itunes.apple.com/us/app/evernote/id281796108?mt=8
- Evernote 4.1 新增繁體中文、資料夾群組,與我的筆記整理方法
Evernote相信常看電腦玩物的朋友已經很熟悉了(因為我是它的瘋狂粉絲XD),基本上在iPad中,Evernote就是我的Office!
我需要的內容記錄以文字為主,所以筆記工作主要交給Evernote完成,即使要打草稿也是用Evernote,透過Evernote的雲端同步,當我回到電腦時可以再把草稿複製到專業編輯軟體中完成。
例如本篇文章的草稿就是在咖啡廳中用iPad先打出大綱,然後現在回到桌機上才使用Windows Live Writer完成。
- 站著也能即時手寫圖文記錄的筆記本:
- UPad Lite:http://itunes.apple.com/tw/app/upad-lite/id409143694?mt=8
- UPAD Lite 在iPad上最順手的免費手寫筆記本,快速上手教學
有時候坐在台下聽演講,這時沒有桌子讓我放上iPad打字,於是一手要拿著iPad時,最好就是利用手繪、手寫的方式來記錄臨時性的筆記。
另外記錄方式不僅只有文字和圖片,有時候還需要畫出一些草圖、關係圖,這時一款簡單易用的手繪軟體才能有效率的進行記錄。
UPad是我自己試用過多款手寫軟體後,覺得在功能性與順暢度上達到一個完美平衡的手繪筆記App。但是因為Evernote是我的核心筆記本,所以當我利用UPad輔助性的完成手寫筆記後,會匯出成圖片再轉入Evernote中統一儲存。
- 依據時間點完成聲音、文字同步記錄的錄音筆記本:
- AudioNote Lite:http://itunes.apple.com/us/app/audionote-lite-notepad-voice/id379301403?mt=8
- AudioNote 數位錄音筆記軟體,聲音文字同步紀錄方便聽寫速記
雖然Evernote也有錄音功能,但是AudioNote的錄音筆記更加專業,因為它可以讓文字筆記與錄音時間同步記錄,所以在每行文字記錄前端都會看到相應的錄音時間點。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快速找出重點錄音段落,和文字記錄一起對照,在事後整理上非常方便。
有時候如果需要筆記錄音訪談內容,我就會利用AudioNote來更有效率的進行筆記,事後回到桌機上要進行完整採訪記錄寫作時,在旁邊打開iPad來進行即時播放對照。
- 簡單滿足心智圖的記錄需求:
- Idea Sketch:http://itunes.apple.com/us/app/idea-sketch/id367246522?mt=8
前面幾個工具分別可以滿足文字、圖片、手繪圖、錄音筆記的需求,但是有時還需要利用心智圖來製作筆記,這時候我就會使用Idea Sketch這款App。
Idea Sketch並不是iPad上最強大的心智圖工具,但卻是免費、簡單,可以滿足基本需求,又非常好上手的首選。
當我出門在外忽然想要畫一個心智圖,只要拿出Idea Sketch就能快速完成,而後續我同樣會將其匯出成圖片並轉存到Evernote筆記資料庫中。
- 快速上傳、下載工作相關檔案:
- Dropbox:http://itunes.apple.com/us/app/dropbox/id327630330?mt=8
- Dropbox 雲端資料同步軟體能用來幹嘛?10個我最常被滿足需求
筆記App的介紹告了一個段落,但光是只有記錄筆記還不夠,iPad如果真的要成為有用的隨身筆記本,也必須具備後續的筆記附加利用功能。
首先就是要能輕鬆的在電腦桌機、iPad間轉移一些相關的工作檔案,這裡只要利用Dropbox就能簡單的滿足需求。
- 快速接收、分享筆記相關資料:
- Email:內建,與Gmail同步
有時候打好一則筆記需要分享給工作伙伴,在iPad中最快的方法就是利用幾乎每個軟體都有內建的Email分享功能。
透過簡單的郵件寄送,我就能把前面製作完成的Evernote、UPad、AudioNote、Idea Sketch筆記內容轉存出去,而且不僅可以轉存給工作同事,其實用來轉存給自己也很方便。
- 快速瀏覽、安排未來工作時間:
- 行事曆:內建,與Google Calendar同步
既然要把iPad當做隨身的小筆電來用,那麼在主要的筆記工作之外,安排工作時間也是一個必備的課題。
在iPad中只要利用內建的行事曆與我的Google日曆同步,便能解決這個問題。
- 快速與工作伙伴線上溝通:
- IMO:http://itunes.apple.com/us/app/imo-instant-messenger-for/id405179691?mt=8
- imo 簡單好用跨手機、線上即時通,多帳戶,可傳檔,儲存對話紀錄
如果是待在咖啡廳中正在利用iPad來完成工作,這時候可能還需要和不在旁邊的工作伙伴進行一些線上溝通,而iPad中的即時通軟體自然也不少,我自己最常使用的則是IMO這款App。
- 快速上網查詢資料:
- CloudSurfer:http://itunes.apple.com/app/cloudsurfer/id433802771?mt=8
- CloudSurfer iPad雲端瀏覽器同步 Firefox Sync, Dropbox, iBooks
筆記的同時也會需要進行一些資料查詢,當然iPad內建的Safari已經可以滿足上網找資料的工作。
而我自己慣用的瀏覽器則是「CloudSurfer」,主要是它可以同步我在桌機上的Firefox書籤,另外也可以把重要的網頁資料用ePub格式轉存到iBooks中,方便以後離線瀏覽。
- 即時接收個人化關鍵新資訊:
- Zite:http://itunes.apple.com/tw/app/zite-personalized-magazine/id419752338?mt=8
- Apple iPad 2 開箱文,與我最常用的六款免費 iPad App 推薦下載
必須要有素材,才有辦法激發靈感,然後才有內容進行筆記。所以在談到iPad的筆記用途時,也不能忽略情報接收工具的重要性。
在iPad中我最倚賴的情報工具首選就是Zite,它會依據你的興趣、需求,自動挑選出最新、最關鍵的情報內容,讓我可以更有效率的獲得重要資訊。
- 瀏覽Google Reader最新文章:
- Feeddler RSS Reader:http://itunes.apple.com/us/app/feeddler-rss-reader-for-ipad/id364873582?mt=8
說到接收情報,當然還是不能沒有Google Reader。
目前我在iPad上使用的Google Reader接收工具是免費帶廣告的Feeddler RSS Reader,因為我主要閱讀Google Reader的場合還是在桌機上,所以iPad上選用這款簡單的免費App就能滿足臨時性的閱讀需求。
- 小結:足以成為隨身筆記本的iPad
透過上面多款App的搭配應用,目前我自己外出工作時,大多時間真的已經不帶小筆電,而改帶iPad出門。
因為iPad更加輕便,適合在更多樣化的場合使用,在筆記記錄上不僅能滿足基本需求,而且還更加有彈性,甚至有些延伸的新功能,例如手繪筆記。
所以總結我自己的iPad經驗,iPad在當做筆記裝置時可以滿足下列需求:
- 1.可以記錄圖、文、手繪、錄音、心智圖筆記。
- 2.可以分享、上傳、下載筆記相關檔案。
- 3.可以進行工作安排與溝通。
- 4.可以查詢新資料。
基本上這就是我之前在小筆電上所做的全部事情,而現在iPad已經可以取代小筆電,並滿足我的上述需求了。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失落的符號
文/曹承礎
某公司與知名英語教學機構合作研發了一套數位課程軟體, 看過的人都誇讚:內容夠紮實、功能夠完整、品牌也夠響亮, 可謂英語教學之一大突破。
偏偏,就是沒有銷售量。
當初花費的成本,迄今猶未回收,產品有如坐冷板凳, 不知何日才是出頭天。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無論何種產業,如上述「叫好不叫座」的案例層出不窮。 不少企業策畫一項新產品/服務,自認挖空心思、絞盡腦汁, 定能為屬意的使用者提供最好的。然而,你 端給使用者的菜,究竟是「自以為對他最好的」,還是「 當真對他最好的」?有可能付出了半天,最後卻失望地發現──「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問題,出在哪裡?
可能是產品不夠吸引人、可能是業務員辦事不力、 可能是行銷手段不夠犀利、也可能是市場定位不明……追本溯源, 常是產品/服務研發者忘了捫心自問:我真的了解使用者、 知道他要什麼、有能力提供他要的服務、 讓他在被服務的過程中從頭感動到尾嗎?
研發設計需「以使用者為中心」
理論上,使用者的需求,應是在產品/服務研發之初, 即被納入考慮的重要因素。一開始若缺少了「以使用者為中心」( user-centered)的設計思維, 憑企業單方面立場來揣測使用者心態, 往往便會在後續的使用者價值創造上遭遇挑戰。
值得安慰的是:若不慎遺漏了這一步,產品/服務又已開發完成, 也無需氣餒,更不該輕言放棄。所謂「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我們多年來研究的創新方法論, 有不少工具可幫助企業在面臨瓶頸時,找出造成銷售破口的「 失落的符號」,重新織就一幅成功的畫面。
以「服務失效模式」(FMEA,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為例: FMEA最早由美國波音公司工程師提出,後被太空總署採用, 用於製程品質控管。 我們將FMEA應用於產品的銷售及服務的遞送,可 協助企業檢視產品/服務傳遞流程的關鍵點, 針對各關鍵點發生的缺失予以擊破,替產品找到對的定位、 進行對的包裝、委託對的通路將產品賣給對的族群。
行文至此,重點是:銷售量不如人意,不見得是產品不好, 無須太快消極棄守,而應找出改善方向,掌握現有資源東山再起。 新約聖經中,耶穌的兩個門徒猶大和 彼得,先後背叛了恩師耶穌- 猶大將耶穌出賣給不懷好意的猶太祭司, 彼得則因怕受牽連而三次謊稱與耶穌不相識。 後來猶大選擇了上吊自殺,彼得卻四處傳講耶穌 的道理、甚至以身殉道來「將功贖罪」。 兩人後世評價之所以大相逕庭, 重點即在誰能勇敢接受錯誤並加以彌補。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企業是人組成的,難免也有出錯的時候。 只要及時運用系統化方法,找出失效點並加以修正, 一度黯淡無人問的璞玉,亦有機會價值連城。
*作者為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資訊管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某公司與知名英語教學機構合作研發了一套數位課程軟體,
偏偏,就是沒有銷售量。
當初花費的成本,迄今猶未回收,產品有如坐冷板凳,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無論何種產業,如上述「叫好不叫座」的案例層出不窮。
問題,出在哪裡?
可能是產品不夠吸引人、可能是業務員辦事不力、
研發設計需「以使用者為中心」
理論上,使用者的需求,應是在產品/服務研發之初,
值得安慰的是:若不慎遺漏了這一步,產品/服務又已開發完成,
以「服務失效模式」(FMEA,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為例:
行文至此,重點是:銷售量不如人意,不見得是產品不好,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企業是人組成的,難免也有出錯的時候。
*作者為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資訊管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