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谷歌收購摩托羅拉:OSO模型和解決方案供應鏈
Google宣布以125億美元買下Motorola Mobility震撼了全球,為後PC時代的手機、平板、行動……產業競爭都投下了一個大變數。
然而,Google買Moto真的能用Moto專利來保護Android陣營?Android陣營到底會是多了Motorola的專利保護,還是少了Google這位忠實的盟友?到底會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還是摩托騾拉,雞犬不寧?
很顯然的,Google應該志不在硬體製造與銷售,既使有的話,硬體頂多也只是Google未來行動搜尋,以及雲端服務策略的一環。
長期以來免費授權Android,免費提供許多軟體……都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
然而,隨著後PC以及數位匯流的演進,軟硬體之間界線已經日漸模糊。蘋果的iPhone、iPad、iPod……,賣的到底只是一個設計精美的硬體產品,還是好的使用者經驗,還是好的軟體、服務………?這實在很難說是某個單一因素。
Gartner在評論這個事件時提出一個很有趣的模型,叫做OSO──暫且可將它翻譯為原始協調者解決方案(Original Solutions Orchestrator)模式。
Gartner原本提出OSO模型是要用來解釋OEM(硬體)業者的轉型,基本上,這種商業模式必需整合實體、數位,以及解決方案等三個網路(供應鏈)。過去以來只見OEM業者補足實體供應鏈之外的另兩個供應鏈,而Google買下Motorola,則是少見的從一家具有數位供應鏈(Android平台)及解決方案供應鏈(各種雲端服務),然候買進實體供應鏈(手機的配銷)以補足OSO環節的業者。
Gartner的言下之意似乎意謂著:Google要成為另一家和蘋果一樣從軟體、硬體,到服務統包的業者。但這樣的Google,未來競爭當然不只有蘋果,還有它現在的客戶與合作夥伴。至少,Gartner是這樣說的:
我們見到OSO模式的發展,競爭變得越來越複雜,今天的合作夥伴與客戶,明天可能變成競爭對手。……
Gartner的說法或許較為含畜與迂迴──就像一些預知未來的算命先生一樣,話總不能講太滿,說得太白。Forrester就講的明白一些了。
這宗交易讓Google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懷半胎」立場:一方面他要做為一個開源碼「環境」的提供者,另一方面還與他的「客戶」競爭。這還意謂著有四家軟/硬體整合的業者:
蘋果/iOS、HP/webOS、RIM/QNX,現在則有了Google/Motorola(按:或許可改為Motorola/Android),以後或許還可能有第五個:如果謠言中的微軟要買Nokia成真的話……
蘋果/iOS、HP/webOS、RIM/QNX,現在則有了Google/Motorola(按:或許可改為Motorola/Android),以後或許還可能有第五個:如果謠言中的微軟要買Nokia成真的話……
所以,亞洲的那些OEM,HTC、Smasung、及LG要往那去?如果微軟真買下Nokia的話………
除了手機,Motorola還有另一個業務:Home Business。
就是「數位家庭事業部」,這是一個專門設計與生產數位家庭產品的部門,例如數位電視,機上盒等等的。
在手機及平板等市場,Google不管是以Motorola轉型為OSO,還是自己去做OSO,都是很尷尬,總是還有很多Android合作夥伴要顧忌。但在Home Business這一塊,似乎沒有較為可觀的大廠來讓Google顧忌。
未來可能透過Motorola的Home business部門開發Google TV等更深入家庭的數位匯流產品,擴大Google雲端服務的版圖。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Google+新玩法:分隔兩地,也能一起看YouTube
在Google+推出的時候,其中一個主打的功能是視訊聚會(Hangouts),最多可以允許10人同時視訊交流。而現在,Hangouts上除了可以透過文字、聲音、影像即時通訊外,還能邀請身處異地的朋友「同時」觀賞YouTube上的影片─感覺就像大家一起坐在電視機前一樣。

Google社交資深副總裁的Vic Gundotra便曾表示,Google+不只是新的社交產品,而是一個龐大的計畫,意思是,未來的Google產品,將會透過社交的元素,作更緊密的結合,所以Google「+」代表的是─昇級版的Google。Google+的成功,會讓更多人加入使用Google服務,更多人使用Google的產品,Google+也就能聚集更多人,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結果。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團購巨人Groupon風光的背後
- 撰文者:林伯彥發表日期:2011-08-21
團購的東西都好便宜喔!這是你我都共有的經驗,但是,看似風光的全世界最大團購網站Groupon卻陷入了營業困境。我們先由財務數據看這個不爭的事實。Groupon在準備IPO的文件上揭露,在今年上半年當中,儘管營業收入增長到同年期的十倍以上,但是淨虧損卻高達2億5000萬美元,合計為每股虧損1.67美元。 Groupon產生嚴重虧損的原因,在於尚未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商業模式。因為「團購」服務並無法透過提高網路使用人數與商家數量來提升價值。這和Facebook、Amazon有著顯著的不同。事實上,隨著團購網站檔次的增加,卻使的購買人數下降,造成每檔的營業利潤縮減。換句話說,檔次增加使的消費者的注意力分散,顧客價值也降低。這點我們可以由利潤41.9%降至38.8%發現。另一方面,以財務報告來看,Groupon的傳統業務惡化外,新事業也尚未能彌補傳統業務所造成的缺口。 由於Groupon在全球市場採取併購的型式發展,隨著併購所帶來員工的快速增長,現在全球員工數仍然大於9600人。營運開支也由3億8710萬增長到4億4300萬美元。但是全球各地的競爭事態還在加劇,以美國市場來看,市占率已經由4月的52%下降到5月48%。在北美更有273個新的團購網站開張,112個關閉。 Harford Business Review的專欄作家Rob Wheeler表示,Groupon現在已經走向一個自我毀滅階段。原因為Groupon「太幸運」了,因為曾有超過10億美元的創投資金投資。這使的Groupon的管理高層被成長的魔咒所駕馭,天真的認為只要衝大會員數量,建立更多商家合作就能夠達到獲利,進而在獲利模式尚不穩定之時,就進軍國際市場。 哈佛大學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會認為企業在衝刺規模之前,應當先清楚了解獲利模式的邏輯。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執著於獲利,並控制公司的成長速度。這樣的方法會逼迫管理者以有限的資金來做發展思考,以逼迫企業發展出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 要建立這樣良性的企業育成機制有幾個要點: 一、當一個企業追求利潤之時,首要條件就變為尋找企業購買服務所願意支付的價格,這可以驗證經營團隊的假設正確與否。 二、資源有限會使的團隊降低固定支出。在找到正確的客戶以前,會以最有效率的方法做運行。這不但壓縮了不必要的支出,更調整了公司的財務結構。最後,在外部資金用完之時,企業能夠靠自己賺得營收並支撐發展。 Groupon在了解商業模式前就已快速擴張,養成以債還債的現金迴圈,使之造成高達7.5億美元的現金缺口。現在這個缺口能否補足否,這就要端看投資人願不願意將錢丟進深谷裡了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HP拆分PC部門預示科技產業轉型趨勢
從Google購併Motorola行動部門,以及HP將拆分PC部門、停止WebOS裝置兩件重大策略宣佈來看,科技產業因市場變化,從單純硬體、軟體轉型至軟硬體整合服務的經營模式。 |
HP宣佈將拆分PC部門並終止WebOS裝置開發,加上本週Google宣佈併購Motorola行動部門,分析師認為科技產業正因應市場快速變化而調整轉型。 本週對科技業發展無疑是很大的轉折點,首先是Google宣佈以125億美元收購Motorola行動部門,取得大量專利、技術,以保護Android陣營抗衡其他業者的專利控訴。Google從純網路服務、軟體技術朝整合服務模式發展。 HP則在今天宣佈計劃拆分PC部門,終止WebOS裝置開發,並收購Autonomy,專注在企業軟體、服務。 Gartner副總裁暨經營計劃研究主管Mark McDonald表示,Google與HP本週先後的策略發展,正預示科技產業進行改變。Google與HP正追尋著Apple與IBM先前的策略發展,Apple成功以緊/鬆的策略整合軟硬體與服務,以緊密的方式控管硬體,而以相對寬鬆管理軟體,激發成功的使用者體驗服務。HP則向IBM的模式發展,專注在企業軟體與服務的提供。 Mark指出,科技產業正朝兩方向發展,一方代表的是消費者(如Apple、Google、Facebook),另一方則是企業(如IBM、HP、Linkedln)。 Forrest Research分析師Sarah Rotman Epps則表示,HP策略轉型除了反映投資者不希望低毛利的PC事業拖累高毛利的企業服務事業,也代表後PC時代的市場轉型,蘋果已找到硬體外的高獲利方式,HP在PC市場面臨瓶頸,需要新的經營策略。 事實上,HP為全球最大的PC業者,依Gartner第二季全球PC市場報告,HP以1488萬台PC出貨,領先Dell的1062萬台及聯想的1022萬台,但面臨蘋果iPad帶動的平板電腦風潮侵襲,尤其以行動PC市場受到影響最深,DisplaySearch最新研究指出,第二季蘋果行動PC(含筆電與平板在內)出貨達1360萬台,已超越HP成為全球最大的行動PC業者。 IDC也認同HP依循IBM先前賣掉PC部門的策略,因HP計劃拆分PC部門、終止WebOS裝置開發,可能對PC與行動裝置市場產生影響。 其中PC市場因為HP仍是最大的業者,HP拆分PC部門仍存在不確定性,特別對企業用戶來說,需要看到清楚的產品藍圖,而且需要穩定的服務支援,IDC認為HP應該會儘管決定如何執行,避免客戶流失,而未來PSG若出售,意圖擴展市場的Samsung、聯想都是可能的買家,將讓PC市場重新洗牌。 另外,IDC還指出,HP雖停止WebOS裝置開發,WebOS軟體未來可能採取授權的模式,正好本週Google宣佈將收購Motorola行動部門,Android陣營支持者如Samsung、HTC、Sony Ericsson可能尋求替代的行動平台,為WebOS增加授權的可能性。 |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Android 木馬 紀錄你的通話
根據 CA 資安研究人員表示,一個新的 Android 木馬具備了紀錄通話的能力,繼上次該單位發現一個會紀錄所有通聯記錄的木馬後,這星期新發現的惡意軟體會以 AMR 格式紀錄實際的通話內容,並儲存在裝置的 SD 記憶卡上,同時也會建立一個包含了遠端伺服器與參數的關鍵訊息設定檔案。CA 資安研究人員 Dinesh Venkatesan 在部落格中寫到,或許這些檔案會被傳輸到攻擊者所維運的伺服器上面。
Venkatesan 在一個有兩個行動裝置模擬器與虛擬網際網路服務的可控環境中測試了該木馬,並提供測試結果的螢幕照片。該木馬只能由 Android 裝置的使用者親自按下安裝按鈕才能進入手機,而該畫面與一般合法程式的安裝程序中看到的類似。
一旦該惡意軟體與相關的伺服器定檔案都安裝在使用者的 Android 裝置上,通話功能將會驅動軟體運作,將所有的通話都紀錄到SD記憶卡上。Venkatesan 表示,誠如大家所知道的,今年是惡意軟體的一年,希望所有的智慧手機使用者可以在安裝任何應用程式時多貫徹理論與實際的資訊安全原則。
儘管Android 提供了可以安裝沒有被 Android Market 認可的第三方程式功能要比 iPhone 更有彈性,但這樣的自由也帶來了資安上的風險。遭受惡意軟體感染的應用程式業已在 Android Market 上現形,不過使用者可以透過像在個人電腦上得方式一樣,安裝防毒軟體來保護自己。
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開原碼Android平台 非常不開放
Android可能是谷歌的行動競爭對手們的眼中釘,至少可以從最近的訴訟事件中透露出一些端倪。
但是一項新的研究顯示,Android是所有開放原始碼行動平台中最不開放的。市場研究分析公司VisionMobile最近刊出了一份報告,提出了一項「開放管理指標(Open Governance Index)」的概念,該公司稱之為「衡量軟體計畫的開放性的新方法」。
VisionMobile研究與追蹤了下列八個開放原始碼行動平台,時間長達6個月,這些平台包括:Android、MeeGo、Linux、Qt、WebKit、Mozilla、Eclipse與Symbian。為了測試這些開放原始碼平台的開放性,VisionMobile根據下列四項基準列出了各式的指標:
1. 存取(Access):最新原始碼的公開性、開發者支援機制、公共發展藍圖、以及決策的透明度。
2. 開發(Development):開發者影響計畫的內容與方向的能力。
3. 衍生能力(Derivatives):開發者透過分割計畫來創立與分配原始碼的衍生部分的能力。
4. 社群(Community):不會讓開發者產生隔閡的社群結構。
根據下圖,很明顯可以看出Android落後其他競爭對手有多大。
儘管看起來有點令人失望,但VisionMobile的研究人員Liz Laffan表示,或許開放原始碼對於Android的成功並不十分重要:
如果不是谷歌的財務實力與知名的工程團隊的話,Android或許不會成長至目前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谷歌是免費提供Android,因為谷歌的核心業務並不是軟體或搜尋,而是吸引人的廣告。谷歌的策略一直是資助Android,然後推出廉價的手機與低成本的無線網際網路連線,好讓更多人能看到谷歌所提供的廣告。
但VisionMobile仍然主張「依據其研究,最開放的平台就長期而言將會最成功」,因此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看到Eclipse出現在越來越多的行動裝置上?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北電專利Google雖敗實勝?美司法部禁惡意競爭
6000的北電專利(Nortel Networks)競標,本以為在上月蘋果、微軟領軍的集團以45億美元得標後,接下來便將以各家的「分贓」情形落幕,沒想到美國的「正義」─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卻表示,所項有得標集團內的6家公司都正接受調查,觀察這些專利是否被用來抵制Android的發展。
當然,這對「錢都付了」的科技巨人們來說,顯然相當不是滋味,但美司法部的確有權利在得標後,以「附加條件」來限制這些專利的使用方式,甚至早在今年4月,美司法部便特別要求包括蘋果、微軟、甲骨文等在內的競標成員,不得「挾專利以令對手」,其中微軟還被要求放棄購買,只能以授權方式獲得專利的使用。
所以從結果上來說,Google雖然競標失利,但若美司法部真能確保北電專利不被濫用,Google的「正義」已獲伸張,而且還歪打正著省下一大筆錢。但儘管如此,Google也知道這種運氣並非時時都有,上週買下IBM超過1000項的專利,正顯示Google對於未來要面臨的專利惡戰已有心理準備,要打勝仗,不能光冀望正義,人強馬壯才是常勝之道。
智慧型手機專利戰爭越演越烈,除了在法庭上互控侵權之外,法庭之外的專利收購大戰更是精彩。Google日前欲收購北電(Nortel Networks)6千項專利,敗給蘋果為首的競標團隊,於是Google轉向和IBM買下超過千項的專利,最新表態考慮收購無線技術開發商InterDigital的專利。
相較於北電的專利組合中,僅2~4%和4G無線技術相關,InterDigital則是擁有更多4G無線技術專利,其中許多專利並未對外授權,若是真能標售入袋,可以說是實力大增。現在傳出蘋果也考慮要加入InterDigital的專利收購大戰,不過自從InterDigital相關專利可能出售的消息一傳出,其股價就不斷攀升,最後收購價可能會超過50億美元,將會是十年來無線設備產業規模最大的收購交易。
目前各大手機廠商所出產的智慧型手機中,約有四成會使用到InterDigital的相關專利,根據彭博社報導,InterDigital去年94%營收來自專利授權,可見其專利價值;券商Jefferies Group分析師Peter Misek指出,若是蘋果能夠成功買下InterDigital的專利,每支手機成本將可省下3~10美元,甚至可藉由專利授權費用,拉高Android手機的製造成本,爭取iPhone的市場價格優勢;因此對Google來說,這又將是一場不能輸的專利戰役,這次可不能再用圓周率這類的創意競標數字迎戰蘋果大軍了。
當然,這對「錢都付了」的科技巨人們來說,顯然相當不是滋味,但美司法部的確有權利在得標後,以「附加條件」來限制這些專利的使用方式,甚至早在今年4月,美司法部便特別要求包括蘋果、微軟、甲骨文等在內的競標成員,不得「挾專利以令對手」,其中微軟還被要求放棄購買,只能以授權方式獲得專利的使用。
所以從結果上來說,Google雖然競標失利,但若美司法部真能確保北電專利不被濫用,Google的「正義」已獲伸張,而且還歪打正著省下一大筆錢。但儘管如此,Google也知道這種運氣並非時時都有,上週買下IBM超過1000項的專利,正顯示Google對於未來要面臨的專利惡戰已有心理準備,要打勝仗,不能光冀望正義,人強馬壯才是常勝之道。
智慧型手機專利戰爭越演越烈,除了在法庭上互控侵權之外,法庭之外的專利收購大戰更是精彩。Google日前欲收購北電(Nortel Networks)6千項專利,敗給蘋果為首的競標團隊,於是Google轉向和IBM買下超過千項的專利,最新表態考慮收購無線技術開發商InterDigital的專利。
相較於北電的專利組合中,僅2~4%和4G無線技術相關,InterDigital則是擁有更多4G無線技術專利,其中許多專利並未對外授權,若是真能標售入袋,可以說是實力大增。現在傳出蘋果也考慮要加入InterDigital的專利收購大戰,不過自從InterDigital相關專利可能出售的消息一傳出,其股價就不斷攀升,最後收購價可能會超過50億美元,將會是十年來無線設備產業規模最大的收購交易。
目前各大手機廠商所出產的智慧型手機中,約有四成會使用到InterDigital的相關專利,根據彭博社報導,InterDigital去年94%營收來自專利授權,可見其專利價值;券商Jefferies Group分析師Peter Misek指出,若是蘋果能夠成功買下InterDigital的專利,每支手機成本將可省下3~10美元,甚至可藉由專利授權費用,拉高Android手機的製造成本,爭取iPhone的市場價格優勢;因此對Google來說,這又將是一場不能輸的專利戰役,這次可不能再用圓周率這類的創意競標數字迎戰蘋果大軍了。
訂閱:
文章 (Atom)